培养“后来者”铜梁龙舞已走进中小学校
如果没有意外,在铜梁的舞龙练习场所,你可以看到一位戴着帽子、穿着运动服的老人。虽然他快80岁了,但他又高又直又硬朗。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铜梁舞龙”的代表性传承人黄闫婷。 “其实,铜梁舞龙的名字虽然不小,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由于缺乏专业的表演艺术团队和创新发展,它基本上已经成为群众“自娱自乐”的活动。几天前,黄闫婷在接受上游记者采访时说,铜梁的舞龙运动真正进入了“百花齐放”的时期。 在黄闫婷看来,“铜梁舞龙”不仅被公认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而且近年来在国际国内舞台上也颇有名气。表演艺术团队和品种创新相继出现。目前,仅铜梁区就有多达500或600支专业舞龙表演队,其节目种类从过去的10种左右发展到30或40种。 “思考和解决传统技能接班人缺乏的问题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。”黄闫婷介绍说,要继承铜梁舞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还必须从培养“后来者”入手。对此,铜梁采取了扶持继承人、推广舞龙进入校园、培养龙灯艺术爱好者等措施。大力营造龙灯舞龙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。 例如,在支持非世袭继承人方面,建立了三个国家铜梁龙灯搭售基地,鼓励中青年人学习龙灯搭售和舞龙表演技能,促进龙灯搭售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继承和发展。将组建一支中国龙文化培训教师队伍,为舞龙、舞狮、扎龙和龙灯等非遗产文化项目培训中青年群体,并挖掘和培训非遗产继承人。目前,全地区共有113名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其中1名为国家级传承人,18名为市级传承人。在培养年轻接班人方面,通过将舞龙项目引入校园,应从学生入手,加强舞龙技能的传承。编写《铜梁舞龙基础与技巧》作为校本教材,在该地区所有中小学推广;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舞龙培训班,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舞龙装饰艺术课;该地区所有中小学都组建了舞龙队,并定期进行舞龙表演。 另一方面,它是加强民间推动者。据了解,铜梁已成立涵盖28个城镇和街道的舞龙队,培育扎龙和武隆62个村庄,精心打造60多个舞龙品种,举办400多场群众性舞龙文化活动。我们将创作《铜梁龙,中国龙》、《铜梁你高高在上》等歌曲,安排和推广舞龙运动,为基层社区提供免费音响设备和小龙工具,方便群众唱歌、跳舞、跳舞,为铜梁龙文化的大众奠定坚实基础。 上游新闻,重庆晨报记者刘汉书,韩正答辩 |